浙江绍兴:财政杠杆力挺专精特新“小巨人”
近日,浙江省诸暨经开区浙江洪量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里,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高性能复合三维电极箔缓缓下线。“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AI智能服务器等领域,实现了电极箔产品在比容、折弯强度等核心指标的提升,被认定为2024年浙江省首批次新材料。”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企业获得了地方财政9万余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补助,信心倍增,计划今年再建一条生产线,增加2000万平方米产能。
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力军,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政策的着力点就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绍兴市财政局抢抓绍兴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契机,用好“试点资金+政策集成+财金协同”财政工具箱,助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雁阵,有力保障全市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其中上市企业15家。
为充分发挥试点工作1亿元中央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绍兴市财政局第一时间制定出台地方承接制度,按照地方资金不低于1∶1.2配套,对符合条件、列入试点的数字化改造项目按投资额的50%予以补偿,并遴选一批改造示范企业,最高奖励30万元/家。同时,支持数字化服务商研发攻关“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对优秀产品每个奖励10万元,对获评“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并加大公共服务补助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开展公共支撑性服务,帮助企业破解缺导向、缺扶持、缺政策等痛点。
目前,绍兴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已覆盖33个细分领域,累计完成1.0级改造的规上企业4300余家,提前1年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目标。科技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的背后,是绍兴财政政策的奋力托举。市县两级集中财力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对研发费用达100万元的纳统企业给予分档补助;对新认定的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最高分别奖励50万元、100万元。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扶持,去年全市中小企业采购金额占比91.8%,通过降低履约保证金和提高预付款比例等方式,切实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
在财政资金的有力引导撬动下,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强化融资担保“支小”功能,绍兴市推进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一体化改革。到去年年末,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余额分别为26.49亿元、12.17亿元,同比增长8.74%、13.21%,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