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林建华:发展票据市场 切实保护民营中小企业利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林建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深化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下一步,应更加注重以发展票据市场为重点加快完善商业信用体系,提升商业信用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切实保护民营中小企业利益。
“商业信用票据化是规范商业信用的重要方式。”林建华指出,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电子化水平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日益完善,在培育和发展商业信用方面先行探索,尤其是引入票据信息披露制度,同步建立负面清单机制,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强化债务人市场化约束,并成为债券市场审核发行人资质的重要参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票据信用水平的渠道,逐步营造起“守信者获益、失信者受惩”的良好信用环境。
尽管持续向好发展,但林建华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票据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利用优势地位挤占供货企业资金、故意拉长账期的现象,不利于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中小企业利益。”林建华表示,“如果对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履行缺乏有效约束,‘好的’商业信用得不到保障,反而可能滋生‘坏的’商业信用,引发债务拖欠等商业信用滥用问题,阻碍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票据市场,推动健全我国商业信用体系,林建华建议,处于优势地位的大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依托票据向中小企业确定合理付款期限及明确到期付款义务,同时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如果付款企业出现逾期,应严格按照票据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惩戒,将票据违约情况向全社会公开披露,进而对付款企业形成约束,更好保护中小企业权益。
同时,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修订,一揽子解决电子票据等电子应收债权法律基础问题。
进一步推进供应链票据应用与创新也是重要之举。林建华建议,引导金融机构完善供应链票据融资的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提高核心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的积极性。研究推进供应链票据追索机制创新,提供仅向承兑人追索的有限追索服务;同时,推广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助力中小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为相关末端企业融资提供新选择。(记者 向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