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专精特新” 助力九大产业共腾飞 爱拼敢赢 谱写智造强市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10-16 11:05 信息来源:泉州晚报

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入选“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泉州逐步走上了一条工业强市的道路,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元产业集群,跻身“万亿GDP俱乐部”城市。

拿下“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等一个个“金字招牌”,泉州走出一条独特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专,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精,精准地为企业发展“铺路搭桥”;特,营造特优的营商环境;新,发力新质生产力赛道。在泉州这片爱拼敢赢的热土上,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书写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泉州篇章,“智造强市”更是成为新征程上带动百业兴旺的“金钥匙”。

专注实体

龙头引领 勇立潮头逐浪高

40多年前,伴随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大地,深埋在泉州沃土之下的产业种子开始苏醒,争先破土而出,从一双鞋、一件衣服、一片纸、一个水龙头等起步,产业树林日渐枝繁叶茂。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提出“晋江经验”,成为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在“晋江经验”科学指引下,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泉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泉州拥有工业企业超700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7000家。如今,泉州万亿级产业链生态圈生机盎然。

安踏、恒安、九牧、七匹狼、达利、盼盼、柒牌、特步、361°……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内知名品牌在泉州这片沃土孕育而生、拔节而长。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泉州品牌”以其科技感、创新性产品闪耀奥运赛场,再次惊艳世界:安踏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打造绿色低碳领奖装备;九牧王提供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逐梦”礼服,融入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国之美;特步牵手霹雳舞国家队,以系列产品引爆品牌增量;盼盼食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茶歇,让中国食品“飘香”奥运赛场;舒华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健身器材供应商,第四次入驻奥运会“中国之家”……

立潮头、逐浪高。今年上半年,体育用品龙头企业典型代表安踏、特步、361°等泉州体育品牌借力科技创新加持、线上销售渠道拓展、细分赛道聚焦等,业绩实现两位数增长。“安踏是‘晋江经验’的亲历者和实践者。”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说,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安踏从晋江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我本人及恒安集团都是‘晋江经验’的见证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恒安集团创始人许连捷表示,正是因为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恒安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

政策加码,为龙头企业发展“推波助澜”。泉州出台《泉州市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引领创新若干措施》等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实施龙头促进计划,推动“企申高、高升规、规转高”,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如今,泉州龙头企业阵营不断壮大,发展势头喜人。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市滚动更新省级龙头企业名单209家,市级龙头企业355家,三年完成推动“小升规”近3000家。其中,35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全市GDP贡献近20%的产值。

创新为基 夯实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底座

多年来,泉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嘱托,持续推动培优扶强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进一步延伸壮大产业链。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覆盖机械装备、材料制造、电子产品及元器件等行业。

协同并进,用“拳头”产品奠定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年上半年,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约20%,企业与迪卡侬、安踏、李宁等头部客户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

抢占市场先机,在细分赛道建立“护城河”。从一家进口工程机械维修企业,转型成为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制造中小型轮胎式液压挖掘机企业,对于福建新源重工有限公司而言,作为中小企业,这些年他们持续在技术、产品创新上“做文章”,维持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风高浪急,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成为泉州中小企业奋楫扬帆、激流勇进的破阵之法。为了推动中小企业加强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泉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泉州市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持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接续出台,全方位构建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扶持体系,政策叠加效应不断释放。

这些年,泉州坚持分行业、分梯队选育培育,持续做大后备库、提高培育率、建好专业园,让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育苗成林。截至目前,泉州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38家(全省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7家(全省第一);有效期内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全省第二,以上排名不含厦门单列自评)。

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分布于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5.85件,年研发经费投入平均907万元,占企业营业收入平均达5.16%,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达13.26%,企业净利润率达8.2%。

今年,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泉州市在地级市组中列第五名,也是全省地级市中唯一一个跻身前十的城市。

集群成势 万亿产业链生态圈破势而发

为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泉州着力构建3条万亿级产业链群和培育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形成“石化—纺织鞋服”两万亿级、“建材—家居”万亿级、“机械—电子”万亿级的产业链群。2021年—2023年,石化—纺织鞋服产业链群、建材—家居产业链群、机械—电子产业链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3.7%、6.4%、8.6%。到2023年,全市已形成9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泉州实施产业链梳理补强,开展市、县两级重点产业链梳理。其中,50条县域细分产业链梳理完成,明确了各个县(市、区)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如南安市重点推动水暖厨卫和石材2个支柱产业,其中石材产业是南安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水暖厨卫产业先后获得“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国家级建材家居(水暖厨卫)产业集群等称号;惠安县推动鞋服箱包建成超两百亿产业链群,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1.1%;德化县聚焦工艺瓷、日用瓷、大师瓷传统陶瓷,打造陶瓷千亿产业集群等。

政企携手,龙头带动,强链延链补链。比如南安产业生态走廊引入双龙头链主,以九牧为龙头,布局建设万洋、数字卫浴、奥飞、佳福斯、民生电商、云科直播、恒润高科、云科高定等总面积超2000亩的小微产业园,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200多万平方米;同时引来中国五矿布局建设总投资36亿元、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高端阀门智造园,配套搭建集采平台、阀门市场。

精准发力

精准招商 用实力与善意赢得认可

2023年全年,泉州累计签约项目2225个,投资总额14087亿元,是全年目标任务的140.9%,获省2023年度设区市招商工作考评第一名;今年6月28日,泉州举办2024年“500强企业专场招商大会”,81家500强企业签约投资总额超过2200亿元;9月11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圆满落幕,泉州正式签约46个外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30.9亿美元……这些数据的获得与成绩背后是双向奔赴的共赢信任。

有产业、有空间、有商机,更有贴心的服务,更多的新朋老友选择来泉发展。早在去年一开春,泉州就首开福建省先河,与38家500强企业大规模、集中式开展战略合作专场活动,结成携手中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发展联盟。“泉州市高效的行政效率令人吃惊!泉州的热情让人感动!”参加今年“500强企业专场招商大会”的签约代表五矿产城福建公司总经理孙岐杰为“泉州速度”点赞。

为了更好地释放实力与善意,共同讲好泉州故事,吸引共建未来的共赢伙伴,泉州招商足迹遍布全国、全世界。泉州坚持“一把手”招商,市委每季度调度全市招商工作,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到省内外、国内外拜访客户,考察对接项目。全市聘任三批87名招商大使,市、县两级招商队伍从189人增至338人。

筑巢引凤 18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

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解决工业用地紧缺,提高土地效益,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全方位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泉州给出了“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案。

这些年,立足县域实际,泉州因地制宜探索,总结提炼了园区建设8种典型在全省推广——丰泽推动高新集聚、发展都市工业,推动园区规模由1000亩扩大至近3000亩;鲤城致力产城融合,实施“活古城、战江南”,围绕科创中心试点项目形成2660亩连片开发示范区;石狮探索新旧融合,打造服装智能制造基地,园区规模扩大7倍,亩均税收从6万元提升至30万元;晋江力推全域整合,托管带动14个综合产业园,纳入晋江经济开发区统一管理,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南安坚持龙头带动,打造泛家居产业走廊,打造千亿水暖卫浴产业集群;德化营建工业梯田,批次建设产业新城,生成产业用地1.2万亩(其中80%为原荒地、山坡地);安溪、台商区推动藤铁工艺、雕艺企业出村入园,引导乡镇传统产业走新路;泉港区加速科研项目产业化,培育发展精细化工。

筑巢引凤,打造产业聚集“优选地”。三年来,泉州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截至目前,已形成“百千万”格局,即实施100个市级园区项目,建成标准化厂房180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1700多家,拉动逆周期投资超1000亿元,累计盘活低效用地2.5万亩。

智改数转 共绘“数实融合”新图景

一个个AGV小车自动导航输送,成排的机械臂行云流水地抓取组装,实时智慧大屏一览无余监控生产动向……5G工厂里“花样百出”,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正为泉州制造业加速赋能。

在泉州,这样数实融合的新场景不断涌现:九牧打造全球首个“绿色黑灯工厂”、九牧王引入AGV机器人实现自动运输、天娇5G全连接工厂打通生产环节……一家家制造业企业通过生产换线、人机协同、上云上平台等方式从传统生产模式中“破茧而出”,实现企业的“蝶变腾飞”。

如今,“智改数转”早已成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数据显示,泉州超5400家规上工业企业参与开展数字化转型,占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近78%。今年泉州先后入选“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下一步将全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试点城市。

产业数字化的背后是数字产业化。当前,泉州累计建成5G基站超2.7万个,累计投资金额超47亿元,服务群众超500万人,5G网络建设规模全省第一。

国潮泉州 营造“焕新”消费增长点

作为全国首个“国潮品牌之都”,泉州国潮产业异军突起,诞生了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闻名的品牌企业,被誉为“半个国货圈的娘家”,产品覆盖“吃喝穿住行”各个生活场景。

立足民生制造业优势,泉州正持续实施“国潮泉州品牌推广”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国潮品牌”实现价值提升。今年4月,泉州积极响应全国“焕新”政策,迅速出台《2024年国潮泉州“焕新消费 焕新智造”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依据“产品变场景、行业变生态”的总体理念,泉州不断以场景推动产业升级,打造“1+N”国潮泉州焕新消费场景。即以东海金花广场城市会客厅为“1”,建设涵盖全市各县(市、区)的“国潮泉州·焕新智造”产品展销中心,集中展销各地“新奇特”优势产品。各县(市、区)县级焕新产品展销中心(品牌集合店)为“N”,“一县一特色”开展焕新产品工厂店直购促销等活动,将流量转化为国潮泉州焕新产品消费增量。泉州以“国潮泉州”跨年消费季、“焕新消费·焕新智造”为主题,市县联动、政企联手,策划举办促消费活动数百场,发放消费券超千万元。

特优环境

政策支持精准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营商”换“赢商”,营商环境“进阶”中的泉州,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心向往之的目的地和投资热土。2023年,泉州招商完成年度目标的140%、当年签约项目开工率超六成;全市接待游客增速和旅游收入增速两项均居全省第一。

数字的背后是泉州市委、市政府将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不断推行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全市上下聚力攻坚,唱响“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大合唱的踏实作为。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海丝名城”一流营商环境,出台《泉州市激励“干部敢为、企业敢干”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深入开展亲清助企、智慧政务、清障破垒、法治护企、服务增效、审批提速、招才引智、品质提升等八大创新突破专项行动,按季度滚动推出四批50项“泉心泉意”服务企业若干举措,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随着八大创新行动不断落地见效,泉州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

——优化公共服务有了“国家级”探索:泉州试点推出的“数字政务门牌”,已为群众提供掌上服务,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经典案例在全国推广,同时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案例汇编。

——知识产权示范“最高荣誉”落户泉州:今年1月,泉州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这是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体系的最高荣誉。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方面,泉州全力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有效运作,截至今年4月底,募集资金达2亿元,已投资项目7个,投资额1.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15.88亿元。

——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去年以来,泉州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泉州市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促进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基于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市获评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信用平台、信易贷平台也分别获评国家级示范平台,泉州市信易贷平台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易+”应用典型案例。

——率先在全省实现远程异地评审全覆盖:泉州首推“1+3”评审模式,在市级设立一个中心,在晋江、惠安、德化设立三个分中心,全市采购人可就近选择,最大化集约利用评审资源。

服务力度强劲 走进一线排忧解难

拔节生长,向新而行,唯有创新才能赢得主动。去年,泉州市创新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开放创新、智造未来”的号角,大会发布了支持创新的“1+3+N”政策包,“1”为《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为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和专精特新企业倍增3个三年行动方案;“N”为12份配套政策文件,涵盖支持推进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促进异地研发孵化等12方面,干货满满、激励创新。积极有效的政策和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也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让企业家们放心创业,敢于投入。泉州连续两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量破千,近两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此前数量总和,提前一年实现数量倍增目标,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500家。

去年7月,“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发改委在泉州组织召开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清晰释放出新一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向好信号。

出台促进政商关系亲清统一、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八条措施,让广大公职人员和企业经营人员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市县乡三级共同创新探索建立政企“早午晚餐会”机制,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在全省率先组建政务服务“大篷车”“轻骑兵”,把服务送到企业需要的“第一线”、沉到企业车间排忧解难……优化营商环境,泉州实招频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企业现有场地有限,需20—30亩地建设增资扩产项目”“希望政府引导、扶持纸类卫生用品等快消品行业创建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一场场政企早午晚餐会(制造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专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着,近300家龙头企业参与了政企早午晚餐会,市、县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一对一谋良策、解难题、话发展。

为支持企业有效投资,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去年以来,泉州设立了一系列项目落地零障碍相关举措。如将企业高频事项由行政服务中心下放至“党建+”邻里中心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推行工程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高效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采取“模拟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较传统模式节省20—60天;推行开办企业“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改革,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推行简单变更事项“免申即办”……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贴心服务,这些点滴服务汇成了企业大胆投资、大胆扩产的信心来源。”信泰集团执行总裁许金升告诉记者,地方政府为企业打开“绿灯”,多个证件集中在一个月内就办好,不仅保证了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也加快了企业增资扩产速度。“今年春节员工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份。”

经营主体准入更加便捷、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中小企业帮扶更加到位、惠企政策更加给力……2022年,泉州以全省第二的好成绩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18个一级指标中,泉州12个指标被列为全省标杆,为全省最多。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释放了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泉州经营主体数由2013年的30万户增长到如今超150万户,连续十年居全省设区市首位,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

新质发展

“新”制造 传统产业向“新”而行

近年来,泉州以“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为抓手,瞄准“科技创新”靶心、实施“技术改造”路径,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应用“齐头并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在经济新常态下,泉州这艘万亿经济航母扬起“新质生产力”风帆,全力向新型工业化航程进发。

用技术创新、数字化、绿色化解锁新质生产力“密码”,铺就传统产业跃升之路。

今年3月,福建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敲响了北交所的钟声,成为全省首家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的企业。在公司董事、总经理高岱乐看来,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以创新的姿态追随市场变化,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塑造可持续发展新优势的着力点。“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和数字化两条腿走路。”高岱乐说,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降低客户设备使用成本;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提升客户市场竞争力等是他们创新的主攻方向。
数实融合是制造业向“新”而行的有力阶梯。泉州科牧智能厨卫有限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设5G智能生产车间。通过供应链优化创新建设以MES系统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造涵盖智能设计、智能运营、智能生产、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配送、智能服务等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锅炉余热回收纺丝空调加热系统改造、涂层烘箱尾气回收、回用水降温技改等多项节能技改在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见效。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PET造粒生产车间,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拉链、废布带、废拉链牙回收造粒,实现了废料的循环利用。该车间每年可实现1500吨PET废品的再生循环利用,利用率达91%。

“新”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而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着眼于长远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潜力,嗅觉灵敏的泉州企业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力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产业集群破土而出。

去年,浩博(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PMI泡沫)获得了2022年度省级重点新材料首批次生产应用奖励。该企业董事长丁友家说,这些性能优势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过去,PMI泡沫材料需要进口。如今,已实现国产替代。丁友家坦言,为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企业建立了两个实验室,每年研发投入超500万元。

在福建中科光芯有限公司的展柜内,记者看到,不计其数的金色“小点”整齐列队,这些芯片样品是企业的“核心”产品。中科光芯是一家从外延到晶圆、芯片、封装、光器件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品发货量同比增长30%至40%。其中,芯片发货量列全国首位,封装发货量居国内前两位,光器件发货量处在国内前三位。
“创新是企业保持强劲生命力的源泉。我们每年研发投入占到营收的20%至30%。”中科光芯石狮基地负责人李秋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瞄准高端产品、下一代光通信产品,在“人无我有”领域耕耘。

“新”沃土 城市生态助“新”而进

企业对创新的认同与执著,源于一座城市优渥的创新土壤。

这些年,泉州以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推进研发投入、高新企业、高端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四个倍增”计划,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去年,泉州举办首届创新大会,“1+3+N”支持创新政策体系正式发布,聚焦政策供给、精准服务、改革创新,有效破解创新主体培育、科创平台提质、人才使用等体制机制藩篱。

“大院大所”夯实科技创新“底座”。2023年以来,我市新增引进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等8家“大院大所”。截至目前,泉州累计引进“大院大所”28家,涵盖特种机器人、集成电路及人工智能、测控与感知技术、绿色低碳、微电子、新材料等众多科技创新领域。同时,通过“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多方共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平台等关键措施,我市在推动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中助力产业迭代跃升。

福耐丝(泉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清源创新实验室孵化并持股的科技型企业,其“结构改性聚苯硫醚纤维中试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项目,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目前企业已建成国内第一条40吨级生产线。福建锐丰源实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底“牵手”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启动“5G+视觉检测智能示范线”项目,推动石材检测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石材生产效率。

这些年,泉州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为路径,加快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通过“点线面”协同推进,打造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复制性强的试点项目,带动一批生产设备更新升级,铺就激活新质生产力跃升路径。2021年以来,我市技改投资年均增速18.6%。为有力支撑企业技改,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技改贷”配套贴息政策,设立150亿元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改。

今年4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示了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入选名单,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6月,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出炉,泉州“榜上有名”。9月21日,泉州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正式启动。泉州从纺织鞋服、鞋业、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中优中选优,最终确认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制鞋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为试点行业,并从中选出20个重点项目作为此次城市试点建设重点支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