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小企业合规管理


发布日期:2025-03-28 10:56 信息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5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作为我国首个针对中小企业合规管理的系统性政策文件,《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多维度引导与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鉴于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突出,《指导意见》对民营企业合规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制定背景与核心目标

  《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合规管理是中小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当前,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内监管环境趋严的背景下,合规能力已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要素。

  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合规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劳动用工、财税管理、公司治理、产品和服务质量等领域的高发风险,《指导意见》通过“十大重点领域”精准锁定风险环节,构建系统性风险防控框架,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增强竞争力。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中小企业合规环境显著优化、服务体系全面成型,使合规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问题导向与法治思维原则,强调部门协同联动、分类施策,系统覆盖重点领域合规管理。

《指导意见》的十大重点领域

  《指导意见》聚焦中小企业合规风险高发的十大领域,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

  劳动用工合规。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明确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要求(60%以上用于一线员工)。

  财税合规。严厉打击财务造假与偷逃税款行为,推动建立透明化财务内控体系。

  产品和服务质量合规。实施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严禁制假售假与虚假宣传。

  安全生产合规。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构建“人、机、制度”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机制。

  节能环保合规。响应“双碳”目标,强化污染防治与碳排放全流程管控。

  知识产权合规。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网络与数据安全合规。贯彻《数据安全法》,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及跨境风险防控。

  公司治理合规。规范出资、融资、担保及信息披露程序,堵塞治理结构漏洞。

  国际化经营合规。建立出口管制与境外劳动保护、环境合规体系,应对国际规则挑战。

  供应链合规。强化上下游尽职调查,重点防控反商业贿赂、环保违规等风险。

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定位

  市场监管部门作为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责任主体,在中小企业合规管理中承担关键职责,尤其在公司治理、产品和服务质量、知识产权、安全生产领域。

  公司治理合规管理。监督企业依法完成注册登记,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引导建立权责清晰的治理结构,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司章程;规范对外担保行为,合理开展融资活动;强化信息披露真实性,完善企业解散清算程序。

  产品和服务质量合规管理。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科学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设立独立质量监管部门,执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制度;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计量保障体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及虚假宣传行为。

  知识产权合规管理。指导企业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加强研发、生产等环节的风险评估,依法合规使用他人知识产权;鼓励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安全生产合规管理。在食品领域,监督企业落实HACCP体系,严控原料采购至储存环节风险;对药品生产实施全流程质量监管,确保冷链运输合规;强化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燃气具等重点工业产品的生产许可管理;落实特种设备“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制度,对高风险设备开展专项排查。

发挥职能做好合规管理

  市场监管部门作为中小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推动者,需锚定监管主责,筑牢四大合规防线;创新服务机制,激发合规内生动力;深化制度保障,夯实治理根基,助力中小企业构建合规管理体系。

  锚定监管主责,筑牢四大合规防线。针对《指导意见》提出的“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市场监管部门需强化标准引领,推行“标准领航”工程,在食品、儿童用品等重点领域实现强制性标准。落实《指导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要求,需建立专利导航服务网络,在专精特新企业试点专利预警分析系统,防范研发侵权风险。针对《指导意见》强调的“规范治理结构”目标,需优化企业登记信息核验系统,实现与税务、公安等部门数据实时比对,严查虚假注册、抽逃出资等行为。在食品领域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实现后厨操作AI智能监测。对特种设备实施“一梯一码”管理,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运行数据。建立重点工业产品“一品一策”监管档案,如对燃气具实施熄火保护装置强制备案,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创新服务机制,激发合规内生动力。制定合规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设置基础级、规范级、标杆级三级体系。组建“合规服务团”,开展“一企一策”精准辅导。开通公众查询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企业合规评级、行政处罚等信息。指导行业协会制定细分领域合规指引。建立“吹哨人”内部监督制度,对举报重大合规隐患员工实施奖励保护。联合金融机构开发“合规贷”产品,将企业合规评级与信贷利率挂钩。

  深化制度保障,夯实治理根基。推动国务院出台《中小企业合规促进条例》,明确合规免责情形和激励措施。实施“千名合规官”培养计划,开发“市场监管合规云课堂”。开展“合规宣传月”活动,制作《合规启示录》系列短视频,通过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

  当前,中小企业合规管理已从“被动合规”向“主动治未病”转变。市场监管部门需把握《指导意见》实施契机,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生态共建,将合规要求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助推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