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各地以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塑造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海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孵化器,聚焦前沿技术、未来产业,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的率先转化和硬科技企业的加速孵化。
前不久,甘肃印发提升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从要素协同匹配等4方面提出保障举措,包含“产学研用融合化”等17项任务。安徽围绕大平台大装置产出的重大创新成果,打造“一支专门基金+一个专业团队+一套专项机制”的产业培育新模式,今年以来,共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300亿元。
布局新赛道,挖掘新潜能。江苏加大力度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在张家港,应用了数十项新技术的天龙三号火箭正在总装。以这里为中心,100公里范围内,集聚了火箭制造约95%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明年江苏商业航天产业产值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四川聚焦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等新兴产业,强化专班服务和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支持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需求。在成都高新区5G互联科创园,政策支持、场景应用叠加,助力自动泊车示范项目落地测试。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产业发展。这段时间,随着一批新的智算芯片装机上架,贵安新区内投入使用的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达到11个。贵州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惠的算力和灵活的基础模型调用,为煤矿、化工、新材料等实体行业赋能。河北依托数智化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传统工业基地邯郸复兴区今年已实施数智化改造项目30多个,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北京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数据要素产业价值释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备案数达94款。眼下,朝阳智能算力中心正在进行机柜压力测试,未来将打造成AI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