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盐亭:以产业“园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5-02-06 11:05 信息来源:涪江观察

隆冬时节,万物冬藏。走进绵阳盐亭县,从富驿蛋鸡粮油到梓江河谷,从西部水产到凤集食品……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兴起、特色鲜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立园 打造发展“新高地”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的盐亭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鳜鱼智能繁育中心,催产池里、孵化桶内小拇指般大小的鳜鱼自由遨游。不远处,一台去年引进的微粒机高速运转,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残饵鱼料等,这也是鱼类养殖中水处理的重要环节。

“水处理系统能将水量损失降到3%-5%,从水处理到菌群培养,再到紫外线杀菌、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等,科技加持,让鳜鱼智能繁育中心真正实现了生态养殖。”四川久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郭阳光介绍,园区建立了“科学选苗-智能建档-无害育种-云端管理”的育种模式,有效突破了产业发展瓶颈。

发展产业,须立足自身条件和优势。盐亭充分利用特色优质资源,引导周围村庄同园区合作打造“鱼果共生”示范区、“梓江鳜鱼”科普中心、水产良种选育实验室等教学功能区,围绕主导产业做大特色规模,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汇要素,形成连乡成片、集群成链、抱团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条鳜鱼,名扬海内外。如今,盐亭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化鱼池3055亩,辐射面积78000余亩,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四川省5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鳜鱼被评为国家地标产品。

科技兴园 引领园区新发展

冬日,行走在盐亭县玉龙镇双兴村天府肉羊现代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一栋栋标准化羊舍整齐排列,圈舍前后干净整洁,一只只膘肥体壮的母羊悠闲地享用着“午餐”,养殖技术员龚玲娟穿梭于羊舍间,忙着打扫羊圈、添加饲料。

“我们的天府肉羊是与四川农业大学、绵阳科研单位合作培育的新品种,全场存栏5000余只,可繁母羊3000余只,两年三胎平均每年繁育羔羊7000多只。”龚玲娟介绍,天府肉羊是四川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等优势,“除了留种外,还可以向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羊3000余只。”

在肉羊繁育、消费市场拉动、政策金融推动、科技创新驱动下,天府肉羊生产水平、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种、养、繁、加、销、餐饮”的全产业链条已具雏形,成为盐亭肉羊产业的名片。

联农惠农 绘就农业发展新图景

走进西陵镇麒麟村“丝源桑海”蚕桑示范园区,工人们在生产车间紧张有序地挑选蚕茧,挑选过的蚕茧经过缫丝等工序,成为一捆捆雪白的蚕丝。

火热生产场景承载着村民的致富希望。“为实现土地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村集体变股东,我们主动引入四川嘉塬亿泽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当地蚕桑资源,建成6个养蚕大棚近7000余平方米、1个小蚕共育室1000张规模、1000亩优质桑树园,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西陵镇党委副书记寇正燕表示。

“我已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年终还能领到分红!”村民杜明芬告诉记者,现在既有务工收入,又有分红款,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

近年来,盐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农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新科技、新技术在园区广泛应用,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本地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不断研发新产品……从研发到育种,园区蕴含着满满的“科技范”。

围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盐亭各农业产业园着力开辟渠道、创新机制,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构建“农户+合作社+加工营销”的利益联合体,把就业岗位留在农村、增值收益留给村民。截至目前,盐亭已建成水产和生猪养殖省级园区2个,经作、粮油、种业和林业市级园区5个,产业园已成为引领带动盐亭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